趙克志查看麻microSD郎村田間蔬菜種植情況,與村支書記劉喬英交談。
  核心提示
  時間:2月8日地點婚禮顧問費用:貴安新區高峰鎮麻郎村氣溫:0℃
  這次調研,源於省委書記seo趙克志的一個承諾。
  劉喬英是麻郎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全國“兩會”時,趙克志答應她要到麻郎村去看一看。2月8日是大年初九,春節後的第一次進村調usb研,趙克志便選在了這裡。
  “我這次專程來看看鄉親們,一是給大家拜個年,二是想聽聽大家有什製冰機維修麼困難和要求。”趙克志笑著對劉喬英和村民說。
  兌現承諾
  2月8日下午,寒風中細雨霏霏。
  正月里的麻郎村,家家戶戶貼著年畫、掛著春聯,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趙克志乘坐的中巴車剛在麻郎村停穩,身著布依族盛裝的劉喬英就迎了上來,“書記,新年好,您來了,我們布依族村寨的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你平常也穿盛裝嗎?”趙克志笑著和劉喬英握握手,問道。
  “昨天有親戚結婚,我特意穿了盛裝去,今天也接著穿。”劉喬英說,但凡遇到重大節日、喜事和貴賓光臨,布依族同胞都會穿上盛裝以示敬重。
  和很多老百姓家不同,劉喬英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幅讓她很自豪的照片。一米長的照片上,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笑著和她親切握手。照片下方是一行字,上面寫著:2012年3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切接見全國人大代表平壩縣高峰鎮麻郎村黨支部書記劉喬英。
  52歲的劉喬英告訴趙克志,麻郎村是一類貧困村,她嫁到這個村時,嫁妝只有一雙雨鞋。而在她2001年就任村支書以前,“村裡沒水喝沒路走,有個老太太去世,一些人抬棺木,另一些人得砍掉路邊的灌叢才能通行。”
  麻郎村地處黔中腹地,交通條件較差,發展基礎薄弱,村民的經濟收入以種植、養殖及外出務工為主。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近兩年增長了25.6%,但與全省和所在鄉鎮的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聽聞村民的收入增長幅度還不錯,趙克志鼓勵劉喬英要想辦法改變村裡的農業產業結構,帶領村民們更好地發家致富。
  路遇老農
  麻郎村樹木成林,空氣清新。環繞在村民住宅前的,是一片片良田。雖然天氣嚴寒,但還是有幾個村民在揮鋤勞動。
  69歲的陳方席身後,是一條已經挖了近20米長的小溝。老人說,田坎邊有石頭,犁田機挖過來碰到石頭容易損壞,因此田坎邊的土只能人工用鋤頭去翻松。
  “老人家,大冷天的,不是別人特意安排你來挖地的吧?”趙克志關切地問。
  “當然不是,我天天都要出來幹活。”陳方席說。
  “你看上去很年輕嘛。”趙克志笑著和陳方席握了握手,送上了新年祝福。
  “因為我天天勞動啊。”陳方席的回答,讓大伙兒都笑了。
  在步行去麻郎村村委會的路上,趙克志隨意走進了一戶村民家。低矮的房屋裡,一位老人正在和親戚聊天,因為是燒柴取暖的緣故,屋子裡繚繞著許些煙霧。
  趙克志關切地問老人是否有低保和養老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趙克志點了點頭。看到省委書記突然光臨,老人一家都很高興,他的老伴甚至急忙端出了兩個果盤,上面盛滿了家裡過年吃的糖果和點心。趙克志高興地拿了幾顆花生,並向主人家致以了新春的祝福。
  聽取意見
  這是一場特別的座談會。
  下午4時許,麻郎村村委會會議室里,坐滿了村民。
  “我這次來村裡,主要是想聽聽老鄉們在扶貧開發方面有什麼意見,聽聽大家的困難和要求。”簡短的開場白後,趙克志起身向大伙兒祝福新年,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劉喬英是第一個發言的人。簡單地彙報村民的收入年年提高外,劉喬英開始向書記“提要求”--村裡想修7公里的進村公路、5公里的進組公路、10公里的生產便道,但苦於缺乏資金。“趙書記,一直訴苦我都不好意思,但我一定會帶領好這方百姓,讓他們的腰包鼓起來。”發言完畢後,劉喬英補充道。
  “趙書記,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也講究生活質量。我們希望村裡的環境能進一步得到美化,同時也希望能搞好垃圾的後期處理工作。”村民韋明漢說。
  村民王培海在浙江打工,每個月的工資有三四千塊,由於見的世面廣,他的想法更為長遠,“貴安新區成立,我們真的很高興。我一直想在家門口乾一番事業,但就是找不到門路。”王培海希望有企業能落戶村裡,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可以去企業里學習管理和經營,以後能自己創業。
  聽了王培海的發言後,趙克志建議當地領導幹部,在貴安新區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組建一個建築公司,“一個好的建築公司,可以安排幾百甚至上千個農民就業。”
  “五問”村民
  座談會上,認真地聽取了村民的暢所欲言後,省委書記趙克志也向大伙提出了自己關心的五個問題。
  一問:是否支持建新區?
  趙克志:隨著貴安新區的建設,很多年後,你們這裡也會變新區。但在建設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修路、拆遷、占用耕地農田等,你們對於新區的建設,是支持還是反對?
  村民:大家都很高興,因為以後我們種的蔬菜有地方賣了。有了銷售渠道,我們現在幹活都很積極。另外,年輕人也很高興,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春節回鄉後都不想再走了,打算在新區找份工作,同時也能照顧老人孩子。
  二問:能否喝上自來水?
  趙克志:我瞭解一下,在座的村民,家家戶戶都能吃上自來水麽?旱季有沒有水喝?
  劉喬英:旱季也有水的。7個村民組,還有一個組的自來水出水不太正常,不過我們在慢慢改善當中。這幾年,我們是一年改善一個組,現在很快就可以改善完畢了。
  三問:如何抓黔中路穿境機遇?
  趙克志:黔中路離你們村多少公里?村民:直線距離不到3公里。
  趙克志:這第三件事情,由你們自己討論決定。大家要抓住貴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機遇,我建議從村裡修一條路連接黔中路。村裡再統一選址,讓村民相對住得集中,搞好配套設施,一戶一戶地建設起小洋房。當然,我只是給大家一個建議,怎麼去做還是由你們自己決定。
  此外,保留田園風光這件事,要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避免過幾年,這裡如果要建成城市,老百姓又要被拆遷了。拆遷這件事,在一兩年內會造成老百姓生活上的不便,也給國家的無形資產造成損失。因此,規劃建設要一步到位,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四問:孩子的教育情況怎樣?
  趙克志:村裡的小學有多少名學生和老師?
  教師韋漢明:全校有7個老師,平均年齡在48歲。有學生230多人,基本都是本村的孩子。
  趙克志:有沒有輟學的孩子?小升初的升學率如何?
  教師韋漢明:沒有輟學的孩子。我們小升初的升學率是100%。
  五問:村裡有無專業合作社?
  趙克志:村裡有哪些特色產業,經濟作物大概占多大比重,有沒有成立專業合作社?
  劉喬英:以往,種植水稻、苞谷和外出打工是主要經濟來源,去年村民們已經就建設茶葉基地和擴大蔬菜種植達成一致,不過村裡還沒成立專業合作社。
  趙克志: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必須因地制宜、選準路子、扎實推進,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高峰鎮離貴陽不遠,又臨近花溪大學城,村裡多搞蔬菜種植是對路的;麻郎村去年種了350畝茶葉、100畝核桃,這個發展路子也是正確的。
  為農村發展支三招
  第一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也是趙克志此次調研的重點。趙克志說,山區的優勢在山地特色農業,要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和種養結構,什麼賺錢種什麼,市場需要什麼就搞什麼。
  下一步,建議儘快引進龍頭企業、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為路徑,把農民積極性調動好,把比較優勢發揮好,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第二招:發展產業提供就業崗位
  如何為農民群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他們就近就地穩定就業,是趙克志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
  “我們貴州的年輕人誰不願在家門口就業,誰願意背井離鄉?那是因為沒有就業崗位。我們貴州的年輕農民,不能都出去打工,但要留住他們,一定要有實體經濟,只有實體經濟,才能為年輕人創造就業崗位。”趙克志說。
  趙克志指出,通過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是各級政府的重大責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培育步伐,為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要充分把握貴安新區開發建設和投資快速增長、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加快推進的形勢,緊緊抓住當前建築市場需求比較旺盛的機遇,大力發展建築業、運輸業等,打造高水平的建築施工大軍,拓寬農民群眾就業增收的渠道,促進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招:村莊規劃建設一次到位
  貴安新區建設過程中當地村民的民生改善,一直牽掛在趙克志的心頭。看到村民們對新區發展十分支持,對帶來的實惠充滿希望和期待,趙克志十分欣慰。
  他指出,新區建設發展要高度重視規劃引領,著力優化城鎮空間佈局,在尊重群眾意願、體現民族特色的基礎上,精心規劃建設村莊集聚區,統籌配套水、電、路基礎設施,統籌提供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規劃建設一次到位、堅決避免二次拆遷,讓群眾在各具特色的小城鎮里享受更好的生活。
  此外,還要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保留田園風光,建設生態新城,因地制宜改造農村、打造亮點,實現新區建設發展和人民生活環境改善的“雙贏”。
  文/本報首席記者黃桂花 圖/本報記者劉婷婷  (原標題:省委書記鄉村五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t47ktfp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